三尺一介

阶段性自萌。不长情。
剧透党。

【读书】《发现社会之旅》(一)边读边记


作者:兰德尔 · 柯林斯、迈克尔 · 马科夫斯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但是仍然会忘的。本来是把第一部分放在一起有一个摘录的汇总笔记,但是实在太长,而且最重要的是说我有敏感词…嗯…拆开来,我看看到底是哪一部分敏感了。笔记很啰嗦啊,感觉稍微有点用就敲上去了,里面基本没有原创想法,毕竟目前看这种书只能闭嘴惊艳,并做不到边看边思考,能把每个人的观点对号入座就感觉很不容易了。


以下包括:


*导论

*第一部分:19世纪理性主义的兴衰

         第一章  巴黎的预言者:圣西门和孔德


导论

区分事实和价值,社会与幻象。应用社会学和纯粹社会学。(是不是和法理上的实然应然有点关系?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

马克思:我们自己的思想是我们的社会环境的产物,很多我们认为是现实的东西只是我们的利益的一种反映,这种利益是社会性地决定了的。但他过于狭窄地把利益局限在了经济方面。

马克思的名言:宗教是人民的鸦*片。这一表述本身存在一种困境,如果观念是物质利益的反映,那么底层阶级是如何接受了并不反映他们利益的观念的呢?——韦伯分析了观念和权力之间的关系,涂尔干认识到团结仪式的效应——提供了解决这个困境的钥匙。

特定社会群体内部,以惯例的形式持有某些观念,趋于采纳能够提高其地位和利益的观念。

人总是和自己观念相近的人联系密切,而个人则会修正自己的观点,以使其契合于他所加入的群体的观念。

观念竞争制度化,特别是在那些其利益是建立在他们科学和学术的集体事业中所取得的成就中的人们中进行这种制度化,那么,人们就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摆脱意识形态的偏见。

采取超然的立场观察社会。

弗洛伊德:1压抑。人们发现自己“羞耻”而压抑。2人仍然是一种生理上的动物,一种有着各种本能和情绪的生物,那种被社会化形塑过的文明和理性的部分并没有取代其生物性,而只是(有时是以一种破坏性的方式)重新塑造了它。3我们的仇恨、渴求和其他情绪推动者理性*行为,一切事物都是这些情绪的后果。

童年时期的社会化是如何使我们成为社会成员的。

涉及看待社会现实时产生幻象的一系列根源:1我们不了解别的社会而把自己的社会设置看做天经地义;2由我们所处的社会地位的利益和和视角导致意识形态扭曲;3我们不能超脱于某种价值立场;4我们压抑那些使我们觉得羞耻和有罪感的东西。

下面进入涂尔干对幻象的抨击:

19世纪末,捍卫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进化论思想家:个人主义。

涂尔干则认为,社会是一种自成一体的现实。与个人主义相悖。——社会机制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永远存在,而其中的个人则不断进入而后消逝;社会有其自身的力量,那些违背社会规范的人不仅没有改变这些规范,而且会作为偏常者(deviants)而受到惩罚。将社会结构作为社会学的中心。

 

第一部分:19世纪理性主义的兴衰

 

一、巴黎的预言者:圣西门和孔德

    一个时代结束的标志就是它开始被浪漫化。

    宗教。理性。1789年法国大革命。1815年法国君主立宪。


圣西门

    贵族,参加过美国的战争,后来成为共和党人。革命期间买地进行货币投机。

    拿破仑政变,写陈情书:如果科学家们能组成一个国际性的委员会,来掌握社会的方向,那么这个世界就有救了。(典型的启蒙观念,相信科学)。但没有人看到,都被退回。

    1815年,君主制复辟。“工业家”的事业,主要观点:工业主义是历史上的一个新时代。

    他的“所有人都必须工作”的原则后来演变为“各尽其能”——作为共产主义信条。

成为“社会主义者”,仍然相信私有财产,但更关注的是通过大型的和集中指导下的企业来协调各种社会活动,比如修运河、铁路等,本质是“社会性的”。

1人们将力量用于如何战胜自然,而不是对抗他人,于是暴力将被废弃;

2国家在事实上将不存在,至少旧式的、强制性的国家将不存在;

3国家被一个由科学家、金融家和工业家所组成的世界委员会所取代,这些人将为所有人的利益进行规划和协调;

4社会根据人的内在能力的不同保留层次的划分,但不是等级化的。各司其职,并在诗人、科学家、工业家和组织者这三类中找出佼佼者成为领导者。

总的来说就是一种完美的精英统治。成为了工业社会典型的意识形态。

人们相信进步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的,新的社会是从旧的社会中被创造出来的,完成这种转变不需要革命或冲突,只需要科学家和工业家执掌权力。

如果每个人都工作并根据他或她的个人价值而获得提升,那么就不会有真正的阶级冲突。

顶层专家们只是在为大众的利益工作。

包含一种“无国家的国家”观念(the stateless state):政府只是作为协调社会的技术性的、中立的工具,而不是一种压迫的工具或是服务某些特定人的利益的机制。

圣西门去世后,他的追随者建立一个“乌托邦社区”以失败告终。门徒后开始致力于金融和工业,其中一些人取得不小的成就。

圣西门:工业社会和谐的等级制度。

 

奥古斯特·孔德

圣西门的私人秘书,七年后因为署名权分道扬镳。

实证主义体系,源于知识发展的三阶段法则:任何一种知识发展的初始阶段都是神学形式,然后发展到形而上学的形式,最后进入实证形式。

孔德强烈反对一切主观上的心理学,把它划到生理学范畴。

社会学分为两部分:社会静力学(social statics)和社会动力学(social dynamics)。孔德将静力学定义为研究社会秩序的分支,将动力学定义为研究社会变迁和社会进步的分支。

他认为,社会学要通过观察、实验、比较和历史调查等科学方法才能得到发展,但他从未做过这方面的研究。他急于完成自己的体系以及方法论——怎样是一个被革命和斗争破坏了的社会恢复秩序:

第一个原则是,不能孤立地理解事实,而必须将它们置于更大的背景中去理解,即如果要认识部分的功能,就必须先掌握整体。

首先要有组织范式(organizing paradigm)或成套概念。孔德忽视了人们所由出发的概念只能是临时性的,这些概念要根据其切合于事实的程度而不断被修正和被放弃。而孔德确信他在第一次就已经把握住了整体的模式。孔德并不把社会真当做一个有机体;社会是以意识的形式而不是以具体的个人形式存在的,各种社会机制作为这一观念体系的组成部分被一代代地传下去。——现代功能主义的根源。

社会的各个组成部分装配在一起,离开任何一个部分,其他的部分也无法生存。一个和谐的社会是建立在一致同意(consensus)的基础上的,后者是一种共同归属于一个道德统一体的感情。

孔德相比圣西门保守,圣西门是一个彻底的无神论者和唯物主义者,相信科学和实业,但是孔德还求助于信念。

另外两个原则阐明了社会动力学体系。一是相信任何地方的社会变迁都要经历相同的序列——没必要研究所有社会的历史,只需要研究最发达社会的历史,因为可以从它的各个阶段看到其他社会必须所经历的各阶段;二是相信社会各因素是一同变化的——一种变迁可以看做其他变迁的标识。认为这样的变迁不可避免且全部有益。

成立新教派。——和被遗弃的女士谈柏拉图恋爱,后女士病逝,建立人类教派(a Religion of Humanity),也是一种乌托邦——宣传普遍的爱与和谐,人类会进步到一种更高的精神层次,甚至设想将来某个时候,爱可以完全无需任何物质形式,女人可以不经过性*交就生育。

——他们过于敏感、乐观、急切想要轻易达成某种变迁,但是要得出某些历史结论必须要经历漫长而艰苦的奋斗和努力才能达到。

    孔德:社会的有机体理论。


评论

热度(4)

©三尺一介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