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一介

阶段性自萌。不长情。
剧透党。

【读书】费孝通《生育制度》

   费孝通《生育制度》 

 

    潘光旦的代序:认为费孝通是功能论。

 

    第一章 种族绵续的保障

社会制度的定义:“社会制度‘是人类活动有组织的体系。任何社会制度都针对一种基本需要,在一合作的事务上和永久团集着的一群人中,有他特具的一套规律及技术;任何社会制度都建筑在一套物质基础上,包括环境的一部分和种种文化设备。’”(B·马林诺夫斯基《文化论》)

接着就探讨了生育制度的功能。首先从人类生活有哪些基本需要着眼。1生物性的基本需要;2手段性的需要;3综合性需要。

如果生育制度是满足生物性的基本需要,即满足性欲,但人类满足性欲即使没有求偶、婚姻和家庭,依然可以得到。事实上这种正是限制了性的满足的方法,为什么要限制呢?“生殖作用在人类社会中已成为一种文化体系。”(马林诺夫斯基)

种族需要绵续正事发生生育制度的基础。但种族是没有意志的,所以应当说个人需要种族的绵续。那么人类为什么要绵续种族呢?从个人需要生存的基础上找到种族必须绵续的理由,这样才能说明生育制度的功能是什么。

从性爱到繁殖

性爱和受孕相分离。避妊的意识一直存在。人类社会存在跳出天生生物机能的意识,人类会有意识地避孕,但新个体的产生是否就能说种族得到了绵续呢?

从生殖到抚育

“生殖是新生命的造成,抚育是生活的供养。(p11)”“社会知识的传递对于个人的生活是极其重要的,因为人不能个别地向自然去争取生存,而得在人群里谋生活。(p12)”

有很多情形使得到了新生命的个体得不到抚育便早夭。人类种族的绵续除了生殖机能,还应包含抚育的环节。

损人利己的生育

人类能够跳出生物机能的连环,但种族绵徐是人类个体生存所必需具备的条件。所以人类为了维持个体生存,必须另外设法保障种族的绵续——不少文化手段——生育制度。

社会和个人的对立等在根本上是营养对生殖的对立(吸取营养即为获得,生殖即为付出)。

个体的死的冲动正是种族的生的冲动。

性中有生殖的可能,造物主若是需要人绵续,用社会使人不得不绵续下去。(人的社会性)。

社会完整和新陈代谢

配合——社会分工,分工配合要求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会意,这就有了共同象征——语言。象征制约我们的反应。还需要社会分工下合作的结构——(受经济原则的支配)。

社会分工结构靠人发生作用,可是人是不能永远生存的,死后社会分工结构的完整性不能维持,生活就会发生困难,就需要维持最低限度的人口,要想继续生活就要保持社会的完整性——生育制度(目的就是供给新的社会分子)(包括生和育两个部分)。

 

双系抚育

生理抚育的单系性

抚育作用从单系(母体方)开始,父子间并没有生物联系。“而是社会所培育出来的结果,而不是社会制度的基础,与其说因为两性的爱好,所以愿意共同抚育儿女,倒不如说:因为要共同抚育儿女,两性间需要有能持久的感情联系。”

两性分工与合作

男女性的分别也是社会性的分别。抚育作用使男女长期结成夫妇是出于两个特性:1孩子需要全盘的生活教育(需要完整的家庭);2教育过程相当长。社会生活复杂后,抚育作用从家庭移出——教育机关。为了确保双系教育,就有了文化的手段(婚姻)来确立双系教育。“婚姻是人为的仪式,用以结合男女为夫妇,在社会公认之下,约定以永久共处的方式来共同担负抚育子女的责任。”(p39)

 

婚姻的确立

生物性的父母与社会性的父母

先有婚姻确立抚育团体,后才能生孩子(婚生子)。婚姻的目的是在确定社会性的父亲,对于生物性父亲的确定,倒还属次要。事实上父与子的生物关系的要求确立本身是一种社会规定,未经法律手续认领或否认的,婚姻关系足以确立父子关系。人类双系抚育并不是直接从两性生殖上演化出来的结果(两性关系和婚姻关系是两个概念)。

婚姻不是件私事

结婚不是靠性冲动或儿女私情长久建立的,而是由社会的干涉,把个人的婚姻拓展为很多人负责的事,同时使婚姻关系从个人间的感情的爱好扩大为各种复杂的社会联系(p49)。“在这些履行的义务中,最受人注意的是经济性质的相互服务或相互送礼,而且这些义务时常推及当事人以外的人。这种事实常被解释为婚姻的买卖性质。”

通过法律、社会、宗教的制裁使夫妇联系加强,即使一时感情失和,每会因牵扯太多,不至离异。

 

内婚和外婚

夫妇之间

感情的内在稳固需要有共同的生活经验体验,发生共感,因人是单独的个体。社会的共同象征含义的确是愈来愈浅显了。社会上的人来源复杂,无法可以相互完全了解,只求能相安共处就得——“共生现象”(symbiosis)——只求行为上配合,不求感情上能体贴的人们不但相互了解的程度肤浅,而且生活的接触时常也是片面的。(p57)

而夫妇关系是人与人关系中最契合的一种,因为其在共同生活中接触的面太多了,生活上相互依赖的程度太深了,但是近亲间相似度很高为什么被禁止?乱伦的禁律,因婚姻必包含性,与其说是生理厌恶,不如说是社会陶冶。

性和社会

社会对性的歧视与防范,原因在于威胁社会结构的完整、破坏社会身份、解散社会团体。婚姻是对性的限制。“那些不宜破坏的关系,就是一个人赖以生活的关系,又不能承担这种两性亲密感情的社会关系,就得防止性的闯入。”(p65)(是否可以借此解释婆媳关系?性时原始的关系,是先于文化的,但母子间的联系也是原始的,是生物上的)

若两个人本来已经存在一种关系,现在又有了性关系,那么社会关系就发生了改变。

性爱不易拘束,又不太容易持久,以一种不稳的关系破坏了原来稳定的关系(生活上密切合作的已有结构,如父女、兄妹等),是社会不鼓励的。社会不是个人的集合体,而是身份的结构。外婚即原来没有相关的社会关系,而不是生物上的无关。外婚相反可以增加社会团结(利用性)(外延不断扩大),而且可以促进文化的交流。

 

夫妇的配合

“为抚育作用的效率着想,近亲的婚姻是一个理想的方式,可是这种方式却威胁社会结构的条理和完整,因之,不能不放弃了。在外婚的规则下,两个习惯已坚固、兴趣已决定、嗜好已养成的成年男女,在婚姻契约之下,要经营共同生活,相互间的调适自易成为严重问题。”(p70)

“相敬如宾”

夫妻之间没有爱,只是一种合作关系。有一些地方会有情人制。理想的夫妇关系需要具有双重职能:1能胜任社会交给他们的抚育孩子的事务;2能享受友谊爱好的感情生活。不过大多数顾此失彼。

变相的内婚

试婚制度、童养媳、早婚等,就是一种变相的内婚制。中表婚姻也是内婚和外婚的一种调和办法,可称为“隔代内婚”,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乱伦禁律并不是出于本能的厌恶。

择偶的自主

由于社会的发展,有一部分本来需要家庭来负担的经济活动搬出了家内,社会减轻了父母对孩子的抚育工作和责任,因此夫妻关系发生了变化(如果社会条件没有具备,那么青年男女很难从恋爱里达到美满的家庭),开始追求恋爱自主和婚姻自主,抵触旧式婚姻安排的方式。但是是不是自主就比不自主好呢?不一定,因为青年人可能并不是很清楚婚姻的重大意义,人的性格的融合需要培养。结婚之前两个人是最美好的,结婚之后才了解到维持婚姻的不易,所以很容易导致婚姻的破裂,而古代的婚姻安排人们一开始就知道婚姻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所以能融合得更好。

 

社会结构中的基本三角

三角的稳定

有了孩子才完全达到夫妇关系。孩子使夫妇关系更为稳定,而且人所生活的世界是三度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由于两人各自习惯的不同使他们不易和洽,所以就必须创造出来一个共同的向未来的投影——孩子,孩子不但是夫妇生物上的结合,也是性格上的媒介,对夫妇关系具有创造性。

家庭的概念和实体

家庭就是基本的三角。婚姻的方式会发生变化,原因有二:一是婚姻的功能,二是当时的处境。

婚姻是个别的契约

一妻多夫和一夫多妻的婚姻仍然是个人间的契约,多妻不是多母,多夫不是多父。

 

居处的聚散

基本三角的区位

夫主外,妇主内,孩子先后经历生理上的断乳到社会性的断乳。

地域团体的基本单位

父居和母居

父居和母居是指结婚以后是加入到男方的集体中去,还是加入到女方的集体中去。

 

父母的权力

弗洛伊德的寓言——“恋母仇父”。

社会和个人——人生到这个世界上被教化,被管束。孩子与父母之间就会发生生物和社会的冲突——施教者与被教者之间的冲突。

严父和慈母

严父承担社会性抚育,慈母承担生理性抚育工作。父亲处于一种两难境地。由于社会赋予父亲的社会性抚育的人物,与他的生理倾向相冲突。“父权大部分是家庭冲突的源泉,因为父权给其父亲的社会要求及其专有权利,既不称合他的生物倾向,不也称合他在子女身上可以感受、可以兴起的个人感情。”(马林诺夫斯基《两性社会学》)

母权之谜

舅权。“但就家庭的团结来看,把容易引起仇恨和反抗的权力关系移出了父母子三角,很可以说是一种有利的安排。”(p146)

女性的情结

 

世代间的隔膜

理想和现实

父母想通过子女来矫正他身上过去所有的缺点,把子女视作自我的一部分。“在父母眼中,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重生机会。”(p153)

因为一个人所具的理想正是社会对他的期望,是在别人的褒贬中筑成的,所以理想中俄自我实在是社会标准的反映,也正是个人和社会的歧异。为父母的以理想自我寄托到孩子身上,也就等于用社会标准来责成于子女。(p154)

共生与契洽

互相利用、共同生存;牺牲自己成全别人,推己及人,这才有了道德,有了社会。孩子一开始并不会这种,“子方对于亲方最初是一种生理的联系,接着是一种共生的联系,最后才发生契洽的联系。”(p159)孩子不容易和父母相契洽,没有同样的经验,没有做过父母(生子才知父母恩)。

“要飞的终于飞了”

社会变迁,社会标准竞争兴替,于是又加剧了父子之间的隔膜。(其实就是代沟吧)。父亲要把孩子培养成符合旧标准的人物,但是儿子接受的了新的理想,而两者又格格不入时,孩子就处于两难的境地,一方面是顺从父母,一方面是追求自己的希望。

 

社会性的断乳

家庭的暂时性。三角的团结。温存的留恋(社会残酷,但是人不可能不进入社会,所以会对母亲、家庭等保有留恋。)成年仪式。

 

社会继替

新的社会分子一定要等到社会结构中有人出缺,才能填补进去。这就是费孝通所说的“社会继替”。

社会容量和人口

人口容量受社会结构的制约,依当时当地的社会结构需要而决定,但具有伸缩性。农村生孩子多可能是因为死亡率高。

继替的亲属原则

梅因认为社会继替的原则似乎有一种趋势是从他所谓的身份(status)到契约(contract),亲属原则,梅因觉得自由契约的兴起将根本改变社会继替的原则。

继替资格的限制。亲属原则有条不紊。

 

世代参差

甲丙两代的交替要乙代来做媒介。由于乙代要霸占这一部分权力,所以硬是把世代交替变为代代相承,延迟了新分子入社。

 

单系偏重

为什么现实中双系继替实现不了,首先,社会地位不能分,具有完整性,只能传给一个孩子;其次,房屋田地等不动产也无法双系继替,会带来很多麻烦,为了便利起见,最好是婚姻配偶一方不必带财产过来,从数量上等同于大家分一半受一半,即继替中的单系原则。

双系抚育,单系继替。但是也不能彻底,也有补充,如女子出嫁时的妆奁,就是来自父系的财产,这就是明显的双系继替的一种方式。

 

以多继少(这一章主要讲了继替中的不平等。)

人口的控制。人口过多或过少都影响社会的均衡发展,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长幼行序。

萁豆相煎。

 

续绝

 

亲属扩展

亲属的建立

亲属是给抚育任务扩展的一个最普遍的可利用的原则。

亲属的分类。

亲属体系和社会结构。

氏族。家庭是双系的,氏族是单系的,而且事务不同:家族是为了抚育,氏族是为了处理经济和政治的事务。

    


评论

热度(10)

  1.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三尺一介 | Powered by LOFTER